【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筆談】王彩蓮: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兩山”提速轉化 奮力開創文成綠色發展新時代
中共文成縣委書記 王彩蓮
黨的十九大報告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指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進入生態文明發展階段,曾被視為發展短板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將成為文成最大的優勢和潛力所在。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文成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緊密對接全省“大花園”和溫州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建設,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任督二脈”,推動文成更平衡、更充分、更全面的綠色發展。
一、堅定綠色發展定力,引領綠色發展新常態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斷,文成必須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主旋律新要求,優化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省旅游目的地名城和溫州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的山水理想家園”功能定位,加快探索全域旅游引領綠色發展的新實踐,實現“美麗經濟、美麗家園、美麗生活”愿景。
一是突出生態惠民和主客共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積累綠色財富和增加人民福利為根本目標,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步提升全域旅游服務設施和民生公共設施,構建游客與居民共享的城鄉空間,讓文成百姓享受美好生態和綠色經濟帶來的雙重紅利。
二是突出全域旅游和品牌再塑。按照“全域5A”理念,打造全景、全時、全業、全民的全域旅游模式,以更高標準加快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區、浙江休閑旅游目的地名城三大“金名片”,為文成生態文明品牌再塑新優勢。
三是突出綠色崛起和鄉村振興。主動對接美麗中國目標,推動旅游業持續更快發展、旅游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力爭綠色GDP年均增長8%以上。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探索全域旅游引領綠色經濟大發展、“三位一體”格局引領城鄉大融合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樹立綠色崛起實現趕超發展的新標桿。
二、筑牢綠色發展基石,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文成將打開大通道、建設大配套、提升大環境,優先布局和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積極構建以交通為骨架、以重大旅游功能區塊為重點、以美麗環境為依托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一是實現交通突圍。緊抓全省交通補短板試點縣的機遇,提速推進龍麗溫高速瑞文段、溧寧高速文泰段、文景段建設,爭取建設溫武吉鐵路、通用航空機場,加快形成外快內暢的旅游環線交通網,努力實現從交通末端邁向連接浙南閩北贛東的溫州西部交通樞紐。
二是打造生態經濟圈。根據“三生”融合的要求,依托天湖旅游度假區、“空中花園小鎮”“森林氧吧小鎮”、國際慢城、央視微電影基地等重大平臺,重點打造大銅鈴山景區、環天頂湖旅游度假區、縣城服務業集區、云江秀水休閑帶、玉壺國際慢城等五大旅游功能區塊,努力形成集休閑度假、養生康體、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生態時尚經濟圈。
三是構建美麗家園。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堅定實施“生態保護行動”,推進“碧水藍天”工程和“水、土、氣、固廢”同治,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并始終保持全省前列、全國領先。創新實施全域旅游化環境再造“4+2”工程,顯著提升城鄉建設水平和景觀環境品位,讓文成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
三、提速“兩山”轉化,開創綠色發展新時代
提速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關鍵。文成必須以更融合的產業增強競爭力,以更精準的招商借力發展,以更開放的姿態加強合作,以更優質的服務推動創新發展,不斷延伸“旅游+”“+旅游”全產業鏈,奮力開創綠色發展新時代。
一是聚焦產業融合培育內源動力。突出“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氣候養生福地”等特色品牌,加快打造全省一流的禪修康養、森林療養基地。培育發展好劉伯溫文旅產業園、巨嶼影視文化城等文體產業園,聯動浙南滑雪中心、航空營地中心等戶外運動,推動旅游+文體產業集聚發展。推進“文成山耕”品牌建設,全力培育A級鄉村旅游綜合體,做強鄉村民宿經濟,振興鄉村旅游。
二是聚焦項目招商實現借力發展。聚焦康養、休閑度假、文化等產業,緊盯物產、浙旅等實力大企業,開展項目招商、精準引資。針對重點產業和細分領域,開展戰略招商,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投服務機構。重視人才對招商引資的催化促進作用,探索特職特聘、特崗特薪等激勵政策,吸引高層次產業招商人才。
三是聚焦區域協作推動開放發展。更加主動融入全省“大花園”和溫州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建設,借勢而上共建一批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在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加強區域協同合作、共贏發展。更加主動對接央企名企,借梯登高合作發展影視小鎮等影視文化產業,帶動文創產業發展。更加鮮明地舉起開放大旗,借船出海做強進口商品城和電商平臺,引領縣域開放發展。
四是聚焦服務保障助推創新發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積極探索和建立綠色經濟準入、生態補償、綠色政績考核和問責等機制,推進形成“市場有效、政府有為”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打造最優政策洼地和最佳服務高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整合人才、技術、信息、組織等創新要素,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