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創新應用避災應急新科技 圓滿完成防汛防臺綜合實戰演練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陳秀秀/文 鄭國統/攝)入梅后,防汛防臺工作正式進入實戰階段。面對汛期頻繁發生的突發性極端天氣自然災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遭遇威脅怎么辦?6月3日上午,我縣2020年防汛防臺綜合實戰演練在峃口鎮上演,首次引入“避災三維可視化系統+人臉識別+可視化應急廣播系統”,率先檢驗我縣應急預案的實戰性和科學性。


“我宣布:2020年文成縣防汛防臺演練開始!”上午9時,隨著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一聲令下,現場待命隊伍迅速進入實戰狀態。 隱患排查報告、地質災害隱患人員轉移安置、水庫泄洪預警、水上救援……8項演練科目、7支搶險隊伍、百余名搶險隊員,14個攝影機位將各個應急救援場景傳回指揮中心,精彩的救援過程引得現場觀摩人員陣陣掌聲。

演練模擬我縣受強臺風影響,峃口鎮可能出現集中強降雨,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根據峃口鎮防汛防臺應急預案,啟動Ⅲ級警報后,村防汛工作組組織人員入戶發放轉移通知書,并統計需轉移人數,確保轉移時,不漏掉任何一個人!北O測預警發布后,指揮部下達轉移人員核查,這時“避災三維可視系統”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通過無人機多角度航拍,對峃口村地質災害點周邊地形、地質災害點整治措施以及影響范圍內的房屋,進行三維建模。對每戶民房,采集建筑物信息、家庭成員信息,確保人員轉移時不漏戶不漏人,了解地質災害點避災轉移信息后,再結合華數人臉識別系統,能直接有效地定位從避災點私自返回的人員和房屋位置,便于追回返回人員。

9點20分,指揮中心發布報告:“因為上游珊溪水庫目前水位已達140.6米,接近正常水位142米,預計1小時后泄洪預排!睘榇_保廣大居民安全,要提醒大家不要在江邊走動,盡快撤離到安全地帶,這時應急監控和應急廣播大功率喇叭發揮了大作用,應急監控安裝360度旋轉,直接對人員動向、水位、沿岸情況進行監控,對突發事件可以提供有效的監測作用。應急廣播輻射范圍有效距離1-2公里,需要緊急撤離時,地面調度指揮人員可利用本系統以擴音喊話的方式向現場發送指令,指揮現場人員迅速、有序、安全地撤離危險區域,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影響和受災后救援過程中的次生影響。


這邊水利工程險情剛剛得到控制,另一邊,人員救援處置又緊張地拉開帷幕。防汛辦接到村干部求援電話,有兩位村民被困在櫻花島附近的孤島上,經鎮防汛指揮部緊急協商后,縣防指已聯系縣消防局和雷霆救援隊,兩組救援人員趕赴九山村組織救援工作。
“險情”并沒有結束。強降雨還在持續,飛云江水位仍在持續上升!盀榇_保地質災害點人員人身安全,根據Ⅱ級橙色警報,對峃口村甲岸堂地質災害點人員!比藛T轉移到避災安置點后,工作人員會啟用人臉識別+可視化應急廣播系統,在避災人員進入避災點的同時,人臉識別攝像機自動識別錄入人員名單,并進行自行人員分類。人員安置完畢,工作人員可通過可視化應急廣播遠程查看避災點實時情況,如有村民私自離開,人臉識別設備第一時間自動識別出離開人員,同時向指揮中心告警,工作人員在接收到告警信息后可通過應急廣播喊話召回,無需抵達現場處理。

一道道險情,一個個難關,接踵而至,考驗著實戰中的工作人員,也給觀摩人員呈現了一場有驚無險的防汛防臺實戰課。上午10時,持續了一個小時的演練圓滿結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吳昌亮對演習作點評總結。他指出,開展此次綜合實戰演練就是要檢驗我縣部門協調作戰和搶險應急處置能力。相比往年,今年的這次演練內容豐富,演練各個環節場景逼真,環環相扣,特別是在浙江安全碼推出的背景下,創新使用“避災三維可視化系統+人臉識別+可視化應急廣播系統”,實現了人員精準轉移、數字監管和精密智控,演練節奏緊湊,應急處理得當,達到了預期效果,取得了圓滿成功。

“今年演練因為三項科技的引入,比往年更有亮點了,破解了我們往常在防汛防臺中遇到的難題,包括風險隱患難掌握、轉移人員基礎信息難把握、轉移人員難管理等問題,新科技也補齊了老人小孩無手機的短板,確保不漏一人,最大限度實現對自然災害領域的精密智控!眳⑴c此次演練的常務副指揮張淑芳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