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看變化 | 黃坦:“鮮花經濟”走出共同致富路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華榕 朱偉)本期的《共富路上看變化》系列報道,一起來關注黃坦鎮如何用鮮花經濟,走出共同致富路。

黃坦鎮的逢左現代花卉產業園,是我縣唯一的鮮切花基地,近年來該基地圍繞鮮切花產業,有效帶動了周邊剩余勞動力再就業。

在逢左現代花卉產業園的大廳內,工作人員正忙著將當天新鮮采摘的鮮切花進行打包。只見阿姨們在滿桌的鮮花中挑選、整切、包扎,一氣呵成。
溫州逢左花卉園藝有限公司負責人葉鳳左說:“我們每天大概生產2萬支花。今天這些花會發到福建、臺州、溫州地區。明天的花會發到金華、徐州還有舟山等地,每天都不一樣!

逢左現代花卉產業園成立于2008年,目前產業園規模面積達528畝,全年鮮切花產量最高達到2000萬枝,國內主要銷往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其中出口量占35%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每年能解決當地就業約100人,其中為低收入農戶提供就業崗位39個。
據葉鳳左介紹,公司主要生產鮮切花,請的工人大都是下山搬遷的農戶、婦女、老人等,年齡都比較大,基本集中在65歲到74歲之間,年齡最大的有80多歲。

近年來,逢左花卉園藝有限公司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圍繞鮮切花產業,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據悉,近兩年受疫情影響,鮮切花的銷售渠道大幅縮減,產業園縮減了一定比例的鮮花種植面積,改為種植糯米山藥,同時采用集中收購的方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
“我們今年種了將近70畝山藥,跟鮮花進行套種,先種一季山藥再種花,這樣還可以改良土地。去年一畝山藥收益大概一萬多元,效益很不錯!比~鳳左說道。

黃坦鎮宣傳委員胡劉杰表示,目前這種產業聯合體模式比較成功,模式既有利于鮮切花產業發展,又富了農民口袋,在這里工作的農戶每年能夠平均增收達到3-5萬左右。
下一步,黃坦鎮將會把這個模式復制到農業511計劃當中,把產業繼續做大做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努力。
編輯:夏曉強 責編:趙海鎮 監制:陳葉靜 總監制:黃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