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看變化 | 小黃桃 “淘”出深山果農致富路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王茜茜 鄭士鑫 朱飛霞 實習記者 王城城)又到黃桃飄香時。眼下,南田鎮黃垟坑村迎來了第一批黃桃上市。這是2019年省商務廳扶貧項目之一,如今成為了當地村民們的致富果。經過了4年的精心照料,今年的桃園迎來了第二年的大豐收,個大肉脆的果子綴滿了枝頭,讓果農們樂開了花。

“這是我們家的高山黃桃,我們家的黃桃是喝山泉水,然后施農家肥長大的,大家快來買我們家的桃子,桃子很好很甜!睆姶笤醇彝マr場果農藍海芳正在網絡平臺上直播叫賣。由于桃子品質好,去年一上市,藍海芳家的桃子就打響了名頭,以至于今年黃桃還沒正式亮相,已經預銷了兩千多斤。
“去年我們家桃子已經大豐收,今年比去年還要多,應該有個八、九萬斤吧,而且今年的桃子比去年的還要好還要甜。提起自家果子,藍海芳顯得胸有成竹。
那么,她的底氣來自哪里?這么好吃的黃桃又有怎樣的成長史呢?
據悉,黃垟坑村距離縣城50公里,海拔高達530米,生態環境優越。但無奈村子地方偏遠,沒產業沒發展。2019年,強大源家庭農場負責人徐法強外出引入黃桃試種,得到了南田鎮的支持,隨后幾年,農業專家多次到來給予技術支持,該項目更是成為了省重點扶貧項目之一。
多年來,徐法強的基地堅持傳統種植方式,著力產出原生態、無公害的綠色產品。他也成為了當地黃桃種植帶頭人。

桃子甜,村民笑。前幾年,村民錢永良看到了黃桃的種植前景,開始跟隨徐法強試種。
“楊梅和桃子是兩個季節的,楊梅先熟桃子后熟。我們先忙楊梅,楊梅結束了就開始忙桃子,相當于是延長了售賣農產品的時間!卞X永良說,這樣子的做法,比起往年最少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效益。
一人引入,村民們紛紛參與種植。像錢永良這樣的,村內就有50、60戶。與此同時,海拔高的和海拔低的果樹還能實現差異化種植、錯峰化銷售。忙季一到,大伙互相聘用閑時村民進行采摘、套袋。每人日均都有200元的收入。

徐法強說:“我們村目前還沒有突出產業,現在就是我們的黃桃是第一個目標。我想帶村民們致富,把黃桃種好,把產業做好,就是我們大家一起的心愿!
小果樹變成搖錢樹,黃垟坑村村民正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利用生態優勢,做好產業文章,努力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讓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