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看變化|“四好公路”串起“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胡琳琳 魏為強)近年來,我縣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串起了“綠水青山”,通向了“金山銀山”,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近日,在平和鄉的九龍山茶廠里,文成縣日省名茶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永游正在檢查炒茶設備。他告訴記者,他們的茶葉大多銷往新昌、松陽、溫州周邊縣等,此外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茶葉售往山西、青島、山東、上海等地。
平和鄉主導產業為茶葉,全鄉茶園面積近5000畝,占全縣1/4,九龍山茶園獲“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稱號,素有“文成茶鄉”之稱。茶葉運輸十分講究時效性,但從前該鄉的道路狹窄、路況差,嚴重制約了平和茶產業的發展。蔡永游表示,如今茶葉能夠快速便捷的發往全國各地,得益于“四好農村路”東方村至九龍山工程的實施。

蔡永游說:“以前老路比較彎曲,同時路也很窄,兩輛車交匯時很難同時行駛,那些茶葉客商看到這個路又彎又窄,有些害怕,基本上就不想過來!
蔡永游還告訴記者,從前的老路路程長、路況差,茶葉的運輸時間較長,對于茶葉運輸來說十分不利,也很難保障茶葉保持最優品質,特別是對早茶來說,更是要講時間、講速度才能賣出可觀的價錢。
“現在我們這里新建了一條‘四好農村路’,路寬了,不繞了,客商也多了,茶葉也好賣了,價格都提升了20%左右!辈逃烙胃吲d地說。

現場,記者看到九龍山茶園綜合體項目正在施工中。據了解,該項目以九龍山茶園為主體,把握生態優勢,整合周邊鄉村資源,打造茶園觀光、茶事體驗、茶藝展示、茶宿茶膳、親子研學、文創打卡等新業態。同時加強茶園旅游產品開發設計、完善優質旅游供給。
“四好農村路”的建成通車為平和鄉精準幫扶打通了惠民路、產業路、共富路,讓近400余名村民切實感受到了便捷的交通,為該區域的共同富裕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又將平和鄉茶葉主產區融入縣“半小時”交通圈,為平和鄉茶旅融合資源深度開發和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交通路網。
“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停歇,提升不斷檔。平和鄉實現了“四好農村公路”的“從無到有”,峃口鎮則在“從有到優”層面繼續努力。

在峃口鎮峃口村,這里的工人正忙不迭地進行峃口至渡瀆段道路提升工程最后的路肩修復工作。據了解,峃口鎮的“四好農村路提升改造工程”——峃口至渡瀆段,共計實施里程25公里,總投資197萬元,資金由上級補助及村里自籌。該路段按四級公路的標準進行設計并建設,建設內容包括建設6個錯車道、部分道路的拓寬、全路段的瀝青鋪設。目前,該工程已順利完工。
據峃口鎮副鎮長葉慧君介紹,原先老路為水泥材質,隨著經濟的發展及車流量的遞增,該段道路已不能滿足村民的日常出行和路網體系要求,限制了該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老路迎來提升改造是民之所向、大勢所趨。
葉慧君說:“該段道路的改造完成,提高了峃口鎮的沿江交通條件、改善了經營投資環境、極大地促進了該地區的農業山藥基地的發展,對提升當地百姓生活條件有著巨大的作用,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贊揚!

一路通,百“路”通。圍繞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我縣建成了一條條“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麗鄉村路”,助力民宿、旅游與農產品經濟等持續繁榮向好。
據了解,我縣自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的5年來,累計投資16.28億元,全面消除等外公路,新建、提升改造通鄉鎮、通景區公路63.2公里,全面消除三類以上危橋,完成臨水臨崖及4米以上安全護欄缺失路段全覆蓋,打通自然村、斷頭路49.82公里,改造提升低等級公路257.05公里,行政村統雙車道率從46.1%提升到58.9%。十四五期間,我縣行政村雙車道率將再提升到70%以上。
縣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副主任沈建平表示,我縣“四好農村路”實施,無論是對村容村貌還是對交通出行條件都具有提升作用,特別是為農民群眾的致富增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保障。該中心將繼續推進公路建設走深、走實,打造交通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